《槟榔树下摇网床》教学设计
1、教学目的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聆听与剖析歌曲《槟榔树下摇网床》,感受音乐与生活的魔力,学生可以积极地发现日常的美,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【过程与办法】
通过聆听、演唱与表现等方法,学生可以深刻领会歌曲表达的情感,并感受音乐的旋律美。
【常识与技能】
知道并学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办法,且可以学会剖析歌曲的办法,知道摇篮曲这一作品体裁。
2、教学重难题
【重点】
领会歌曲表达的情感,并可以简单演唱歌曲。
【难题】
知道摇篮曲这一体裁,并学会剖析歌曲的办法。
3、教学用具
钢琴、多媒体
4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教师播放舒伯特的作品《摇篮曲》,提问学生:这首歌曲给你哪种感觉?你能想象出哪种画面?
学生自由回答
教师总结:歌曲给人温暖、舒适、安静的感觉,感觉到一片安静、祥和,充满温馨温暖的场景。
下面,大家继续来学习一首摇篮曲,感受这首作品的魔力。
由此,顺势导入本课。
感知歌曲
1.教师简单演唱歌曲,学生随音乐律动。并考虑: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什么样的?你能想象到哪种画面?
学生举手进行回答。
教师总结:歌曲稍慢,给人安静、安静的感觉,很舒适、自然。想象到妈妈在为婴儿演唱摇篮曲,呵护着我们的孩子的温馨幸福的场面。
2.教师播放完整音频,学生轻声哼唱。并提问学生:歌曲描述的是什么故事?
学生聆听教师演唱,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为:歌曲通过描述夜晚的槟榔树、大海与网床等事物,充分烘托出母亲期望宝贝健康成长的愿望。
深入学习
1.教师请学生依据搜筹资料,介绍摇篮曲这一体裁
学生进行介绍。
教师总结:摇篮曲,原是妈妈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,一般都非常简短。旋律轻柔甜美,伴奏的步伐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。很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、舒伯特、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。因为音乐平易、动人,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。除此之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。
摇篮曲是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。描写摇篮摆动的步伐,近似船歌,以中等速度的拍最为容易见到。摇篮曲来自于一种形式简单、步伐摇曳、为孩子催眠而唱的儿歌,后来才演变为一种音乐创作体裁。
2.教师请学生在知道摇篮曲的形式之上,第三聆听音乐,轻声带词演唱歌曲,并考虑,母亲是如何表达对孩子的关爱的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歌曲中的母亲,轻轻摇晃着着网床,用生动形象的方法,给予我们的孩子将来的期待。
3.教师请学生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,编创歌词,想一想:假如要唱首歌给我们的母亲,你会唱些什么呢?
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创、讨论,之后请小组来进行表现。
4.教师与学生第三完整的演唱歌曲,感受歌曲的情绪、情感。
巩固提高
教师请学生依据歌曲描绘的场景与情感特征,用歌舞情景剧的方法,表现歌曲。并请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,教师最后总结评价。
小结作业
1.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,本节课所学内容,并强调热爱生活、擅长发现、敢于表达的思想主旨。
2.课下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摇篮曲的作品,下节课进行交流与学习。
以上就是《槟榔树下摇网床》教学设计,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,可查询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面试频道。
中公教育分析
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!点此进入题库,大量题,随性刷!
h3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(h3中公教师考试h3)
h3回复h3我要过面试h3下载试讲教材(含音频)+答辩+结构化资料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赏析,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。